警惕胃中“隐匿杀手”:胃印戒细胞癌!

时间 2025-07-12 09:32:05


 

胃印戒细胞癌,又称戒指癌,别被它优雅的名字迷惑!是胃癌家族中极其凶险的一员。

近期,酉阳县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接诊的一位年轻患者的经历,再次为我们敲响了警钟。一位28岁的小伙子反复上腹部隐痛不适1个月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。他没有胃癌家族史,也不抽烟,但长期有饮酒和熬夜的习惯。虽然既往常规体检未见明显异常,但这次胃镜检查却发现了问题:胃部有一个直径约0.5厘米、形似小火山口的溃疡,底部覆盖白苔,边缘隆起。医生高度警惕,立即在溃疡边缘取了组织进行病理检查。

图片2.png

病理结果令人揪心 显微镜下可见黏膜内有大量形态特殊的细胞——胞浆丰富,胞核被挤压到细胞边缘,如同戒指一般(因此得名印戒细胞)。这高度提示着一种危险的疾病。为了明确诊断,我们迅速完善了免疫组化检查,并联合湘雅医院病理科专家进行远程会诊。最终,被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


敲响警钟:认识这个“隐匿杀手”

胃印戒细胞癌是胃癌中恶性程度极高的一种亚型。它之所以被称为隐匿杀手,源于其可怕的特性

1.症状隐蔽性强:早期症状极其普通且缺乏特异性,如上腹隐隐不适、饱胀感、食欲减退、轻微体重下降等。极易被患者甚至医生误认为是普通的胃炎、消化不良或压力大 所致,从而延误诊治。

2.侵袭性强、进展癌细胞弥漫性生长,侵袭胃壁深层(易形成皮革),且早期就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和腹腔种植转移。

3.年轻化倾向:虽然胃癌总体高发于中老年人,但胃印戒细胞癌在相对年轻人群(如40-50岁,甚至20-30岁人群) 中的发病率相对更高。年轻人绝非胃癌豁免区

4.诊断挑战大:缺乏特异性症状,早期病变在胃镜下可能仅表现为微小的糜烂、浅溃疡或黏膜色泽、纹理的细微改变,表面变化不明显,极易漏诊需依赖深部活检

哪些人是高危人群?

如果您符合以下情况,请务必提高警惕,定期筛查:

1.胃癌家族史者: 尤其是一级亲属(父母、兄弟姐妹)患有胃癌,风险显著增高。建议从20岁起或比家族中最早发病年龄提前10开始咨询医生,进行胃镜筛查,必要时评估预防性措施。

2.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者: 这是最明确且可干预的胃癌危险因素!Hp感染会破坏胃黏膜屏障,诱发慢性炎症,显著增加包括印戒细胞癌在内的胃癌风险。一旦确诊感染,务必及时、规范地根除治疗!

3.慢性胃病患者: 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、胃溃疡、胃息肉(尤其是腺瘤性息肉)、手术后残胃等疾病者,胃黏膜长期处于受损状态,发生肠上皮化生(一种癌前病变)的风险增加,癌变风险随之升高。

4.不良饮食习惯者: 长期偏好高盐、腌制、熏烤、油炸食品。这类食物富含亚硝酸盐,在胃内可转化为强致癌物亚硝胺,直接损伤胃黏膜细胞。

5.不良生活习惯者: 长期酗酒吸烟饮食不规律、长期精神压力大、作息紊乱(如长期熬夜) 等,都是胃部健康的隐形杀手

6.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者: 长期、大剂量服用非甾体抗炎药(NSAIDs,如阿司匹林、布洛芬等),可能抑制胃黏膜保护因子的合成,增加胃溃疡甚至癌变风险(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并注意胃保护)。

早期筛查是战胜“杀手”的关键!

胃印戒细胞癌虽凶险,但早期发现,治疗效果截然不同!通过规范治疗,5年生存率可超过90%。然而,一旦发展到晚期,预后将急剧恶化。,生存结局天壤之别!

胃镜检查 + 病理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! 这是目前发现早期胃癌(包括早期印戒细胞癌)最有效、最可靠的手段。

如果您属于上面提到的高危人群或出现持续、无法解释的上腹部不适、厌食、消瘦等症状,务必及时就医,尽早进行胃镜检查,切勿因症状轻微拖延,切勿因年轻而心存侥幸,每次及时的筛查,都可能改写生命的轨迹

酉阳县人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简介

消化内镜中配备先进的OLYMPUS高清内镜系统体化内镜清洗消毒系统,拥有放大内镜、NBI染色内镜等先进设备更能精细地观察胃黏膜的早期变化。

常规开展项目胃肠镜检查、早癌筛查、内镜下息切除术、内镜下粘膜切除术( EMR)、内镜下黏膜剥离术(ESD)、内镜下止血术、消化道异物取出术、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套扎及硬化术、组织粘合剂注射术、食管支架植入术等。

守护胃健康,早筛是关键!别让隐匿的戒指癌偷走您的健康与未来!